初秋的校园满是朝气,山东大学西日韩国际教育项目 2025 级新生们怀揣着对语言学习的期待、对新伙伴的好奇,集结一堂开启了为期 2 天 1 晚的拓展之旅。这场以 “破冰同行” 为核心的活动,让不同语种的青春身影从陌生到熟悉,从协作到并肩,为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埋下了温暖的伏笔。

观礼阅兵盛典:青春里的一堂 “家国课”
拓展活动的开篇,便为新生们的青春记忆刻下了深刻的家国印记。我们老师特意安排大家共同观看 “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盛典”,当荧幕上响起激昂的军乐,当整齐的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步伐向前,当大国重器展现出磅礴力量,现场的新生们纷纷挺直脊背,眼中满是震撼与自豪。“原来课本里的‘和平’二字,背后是这么多先辈的坚守。” 一位韩语班的新生在观礼后轻声说道。这场特殊的 “开学第一课”,不仅让新生们读懂了历史的厚重,更让他们意识到,青春的理想里不仅有语言的温度,更应有家国的担当 —— 这份感悟,也成为了他们后续参与拓展活动的精神底色。

趣味拓展竞技:青春团队的 “破冰时刻”
随着阅兵观礼的结束,拓展活动正式进入 “协作时间”。西语、日语、韩语三个语种的新生被随机组队,原本互不相识的少年们,在一个个充满挑战与趣味的项目中,快速褪去羞涩,用青春的热情打破了陌生的壁垒。

创意集结:队旗上的青春符号
“团队标识设计” 任务率先点燃了大家的热情。各队成员围坐成圈,你一言我一语地迸发灵感:有的队伍以 “老虎” 为队徽,取 “猛虎下山” 之意;有的队伍手绘 “对号”,在队旗上写着队员的名字与语种,象征 “不同根系,同享阳光”;还有的队伍用卡通形象设计队旗,俏皮的画风里满是青春的鲜活。当各队高举队旗、喊出口号时,操场上满是此起彼伏的欢笑,陌生感在这一刻悄然消散。




挑战同行:项目里的青春默契
随后的 “雷区取水” 项目,让青春团队的协作力得到了检验。面对模拟的 “雷区”,队员们需要在不触碰边界的前提下取出水源。有人主动当 “指挥”,规划路线;有人趴在地上当 “人桥”,支撑队友;还有人紧紧拉住绳索,确保伙伴安全。“再往左一点!”“小心脚下!”“加油,就差一点了!” 一声声呐喊里没有抱怨,只有彼此的信任。当第一瓶水成功取出时,队员们激动地击掌拥抱,青春的喜悦在阳光下格外耀眼。



“达芬奇密码” 则考验着团队的信息传递与默契。队员们需在规定时间内,通过记忆与协作找出隐藏的 “密码”。有的队伍分工记数字,有的队伍设计手势暗号,当最后一组 “密码” 被破解时,大家围着彼此欢呼,原本生硬的名字,此刻已能顺口喊出。


迎新晚会:青春歌声里的温暖
拓展活动的傍晚,一场 “自发式” 迎新晚会悄然拉开帷幕。没有精心策划的流程,没有专业的舞台设备,但新生们的热情却点燃了整个夜晚。有人抱着吉他弹唱校园民谣,熟悉的旋律让大家轻声跟唱;有人用日语演绎动漫歌曲,瞬间勾起共同的青春回忆;还有的同学组队跳流行舞,活力的舞姿赢得阵阵掌声。“虽然才认识两天,但感觉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。” 一位日语班的同学在晚会上分享道。当《海阔天空》的旋律响起时,所有人都不自觉地跟着节奏轻轻晃动 —— 灯光下,不同语种的青春身影紧紧相依,这一刻,语言不再是界限,友谊才是共同的 “语言”。

而 “动力圈” 项目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。数百名新生手拉手围成巨大的圆圈,紧握同一根绳索,随着统一的节奏上下摆动。“1、2、3……100!” 当绳索转动的次数突破预期时,现场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。汗水顺着脸颊流下,手心被绳索勒得发红,但没人愿意松手 —— 因为大家都知道,这转动的不仅是绳索,更是青春团队拧成一股绳的力量。

青春不散,语路同行
当“动力圈” 活动结束,山东大学西日韩国际教育项目 2025 级新生拓展活动也圆满画上句号。两天一夜的时光里,新生们从观礼阅兵时的震撼,到拓展竞技时的协作,再到迎新晚会时的温暖,不仅打破了陌生的壁垒,更收获了并肩同行的友谊。
愿这群青春少年,在未来的语路之上,继续以拓展时的热情与默契,并肩向前,共赴山海!